球墨可锻铸铁在熔炼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工艺。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对其进行等温淬火,可获得理想的热处理效果。但是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等温淬火,又将带来不同的结果。结合我公司的多年经验,笔者今天带大家了解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对球墨可锻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对不同等温淬火温度(等温淬火时间固定为60min)时的金相组织观察表明:在235℃时等温淬火,其组织为针状的下贝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及少量的马氏体;280℃等温淬火获得下贝氏体,贝氏体针较235℃时粗大,组织中残余奥氏体量有所增加;
325℃等温淬火时贝氏体形态发生突变,从针状下贝氏体转变为平行板条状的上贝氏体组织;370℃等淬获得的上贝氏体板条较粗大,残余奥氏体量进一步增多。因此在325~370℃等温淬火获得的组织为上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而在235~325℃等温淬火得到的组织为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325℃为上下贝氏体转变的临界点。
根据我们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进行反复测试得出,等温淬火球墨可锻铸铁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原子的扩散越容易,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则越高,其Ms点愈低,因而使残留的富碳奥氏体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