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类零件毛坯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功能要求、结构特点及使用时的工作条件。套筒类零件一般用钢、铸铁、青铜或黄铜和粉末冶金等材料制成。
套筒类零件的毛坯制造方式的选择与毛坯结构尺寸、材料和生产批量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孔径较大(一般大于20mm)时,常采用型材(如无缝钢管)、带孔的锻件或铸件;孔径较小(一般小于20mm)时,一般多选择热轧或冷拉棒料,也可采用实心铸件;大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冷挤压、粉末冶金等先进工艺,不仅节约原材料,而且生产率及毛坯质量精度均可提高。
套筒类零件的功能要求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套筒类零件的热处理可以利用高频加热设备进行有渗碳淬火、表面淬火、调质、高温时效及渗氮工艺。
套筒类零件利用高频加热设备进行热处理时,一般采用穿心轴将其套穿。使用穿心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大热应力,以期用增大的热应力变形抵消组织应力变形。此类工件内孔比较大,冷却介质交换顺畅,所以内外的冷却相对均匀,热应力较小。有齿的一端由于散热面积大,热应力比另一端要小。高温区热应力小,产生的热应力变形也较小,不足以抵消在低温区组织应力造成的膨胀。较终工件表现出来的就是胀大,而且是有齿的一边胀大的多一些。
穿心轴在高温区冷却时,外表面先冷却收缩,受内孔阻碍,产生热应力。由于此时的外部强度高,内部强度低,产生缩孔现象。此变形会抵消随后的组织应力变形。
既然穿心轴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热应力,抵消组织应力,则不宜让心轴增大组织应力。在低温区,应取下心轴,适当加强内孔冷却,以期减少组织应力。心轴取出的时机要掌握好,如果心轴取得晚了,表层马氏体转变体积膨胀,带动内部塑性变形膨胀,然后内部再马氏体转变膨胀(组织转变不均产生的组织应力),胀上加胀,孔就胀大了;取早了,缩孔现象不明显,抵消不了变形,还是胀大。
|